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一点通(英语学院篇)

-NO.1-

请简要介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?


答:英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,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办学历史最久的二级学院之一。翻译专业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2024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“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”,翻译获批专业硕士点。外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,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绍兴市重点学科。


-NO.2-

我院有多少个本科专业?

多少名全日制在校生?


答:英语学院现开设有英语、商务英语、翻译三个本科专业。翻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、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特色优势专业;英语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、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特色专业、绍兴市级特色专业,商务英语专业为绍兴市重点专业。现有在校生近2000名。



-NO.3-

我院师资力量如何?


答:截至 2024年9月,我院现有 94名专任教师,其中 5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,比例为 55.32%;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82人,比例为87.23%。博士20人,比例为21.28%。



-NO.4-

我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?


答:自成立以来,学院秉承“和成·育秀”的校训,致力于培养具有外语应用能力、专业实践能力、就业创业能力、职业发展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的具有较高素质,国际化应用型人才,毕业生深受外经、外事、教育等用人单位的欢迎,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0%以上。



-NO.5-

我院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?


答:“外语+”、国际化。

-NO.6-

我院“外语+”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?


答:践行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育人理念,持续关注人才需求现状,不断优化“外语+”战略,融合语言、技术、文化与商务,形成特色专业方向。具体模式包括:“翻译+国际传播”、“翻译+技术”、“英语+区域国别”、“英语+教育”、“英语+国际商务”、“英语+国际贸易”、“英语+跨境电商”,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、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应用型、国际化人才。


-NO.7-

 我院“国际化”举措如何?


 答: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,先后与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。常年聘请国外文教专家来院任教、讲学、科研合作等。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海外文化体验、访学、参加国际论坛等。学院还积极推动学生出国(境)升学,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从2021年的13人增长到2024年的25人,增长率达48%,表明学院在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-NO.8-

图片

学院软硬件教学设施如何?


答:学院拥有各类先进的软硬件实践教学设施,包括建有浙江省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外语教学实验中心,绍兴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—商务英语实验教学中心,正在建设“十四五”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—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已有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 、伊亚OIA口译教学系统、多学科职业英语语料库平台、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、上外语料库研究院智能化多语种教学科研平台、蓝鸽AI一体化教学平台等另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0余家,其中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务会展服务实践基地为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。

-NO.9-

我院课程思政特点是什么?


答:多措并举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在课程体系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。课程体系中,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融入“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多语种版本三进”校本交以,另一方面开设《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》、《理解当代中国英汉翻译》、《中国文化概论》等课程。社会服务中,以志愿服务为载体,组织学生参加G20杭州峰会、亚运会等大型赛会服务,形成了实践育人思政特色。此外,学院还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,建设10余门各级各类示范课程。

-NO.10-

我院本科课程建设情况?


答:我院建有《东方遇见西方:跨文化交际之旅》、《高级英语视听说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也是我校迄今为止立项国家级一级本科课程的两门课程。还拥有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:《高级英语视听说》、《商务翻译》、《综合英语1》、《英语听力1》、《英语语音训练》、《学术论文写作》、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、《英语阅读1》、《英语语言学导论》。1门课程《联络口译》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4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《国际商务会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》、《幼儿园双语教学虚拟仿真项目》、《基于“浙江文化印记”的虚拟仿真情境口以实训教学项目》、《多元文化交流虚拟仿真项目》。

-NO.11-

我院在加强专业建设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?


答:一是依照学校顶层设计文件,聚焦“新文科”建设,推进多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,构建具有越秀特色的英语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体系。

二是优化课程体系。修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,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,每个专业设置符合需求的方向课程,增加前沿知识和技能课程,并推进课程融合。

三是外引内培,强化师资队伍建设。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,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。

四是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,更新软硬件教学设施,在近三年引进“蓝鸽AI一体化教学平台”、“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”等,投入建设“商务英语直播实验室”,基本投建完工“十四五”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——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

-NO.12-

我院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?


答:一通过院校两级“督导制度”、教学信息反馈机制、三方评价机制督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
二依照学校顶层设计,开展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。推进产出导向的课程考核改革,采用综合应用笔试、口试、课程论文、调查报告等多元化考核方式。

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。通过“云班课”“雨课堂”“蓝鸽AI一体化教学平台”等智能教学助手,赋能课堂教学改革。

-NO.13-

我院产教融合有哪些举措?


与外研社共建“国际人才产教融合基地”,开发产教融合课程《国际人才中级》,开设“国际人才考试”考点;成为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(文化贸易)研究基地成员单位;与上海文策翻译有限公司、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,合作共建“产教融合实验中心”。

-NO.14-

 我院教育教学工作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?


答:依照学校制度和举措,建设教学信息日报和月报工作机制,“以学生为中心”及时反馈教学情况,重视学生评价,通过新生座谈会、学风建设座谈会、期中座谈会、毕业生学业座谈会、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进行调查、访谈,全面了解教育教学工作情况,改进教学工作,提升育人环境。

秉承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育人理念,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发展方向,学院还开展蒲公“英”育人服务品牌项目,助力学生成人成才。通过数年打造和建设,该品牌已成为学院育人工作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
6d95571a08e0ae4d878465b15cac284.jpg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CLOUD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